在国际形势水深火热的时候,陆金所筹备跑到美股上市,让星空君一时难以分辨,这是去递刀子还是去递票子。
不过,作为最著名的p2p机构,现在的陆金所,已经洗白了当年的不好的少年的纹身。但也带来几个新定义,让不少人一头雾水。
1、中产之筐
中国有多少中产?
这是个非常魔幻的数字,有些报告称,家庭月薪4.5万以上,就可以算是中产;也有人计算后,觉得年收入10万+就远超大部分人了,应该算中产;还有海外的组织经过严谨的计算,觉得中国应该有8亿中产… …
中产成了一个筐,什么人都可以往里装。
正由于定义模糊不清,致使不少企业在剖析自己顾客的时候,美其名曰:高净值中产顾客。
招行称,我们的上亿顾客是中产;平安银行称,我们的上亿顾客是中产;现在,陆金所也称,我们的1340多万顾客主如果企业主和中产。
2、零售之筐
2016年,马云马化腾纷纷抛出来新零售定义。一时间,超市新零售、服饰店新零售、生鲜店新零售,连银行也开始了新零售。
零售金融的定义汹涌而来,招行最早提出来零售银行,平安银行紧随其后,陆金所也不甘示弱,叫零售信贷。
陆金所的核心业务包含两大多数,一是零售信贷,售信贷业务由平安普惠运营。
二是财富管理,财富管理业务由陆金所平台运营。
据公司招股书,零售信贷业务,截止6月30日,管理贷款余额为5194亿元,在中国非传统金融机构市场中排行榜第二;累计借款人数为1340万人,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的69%用户为小微企业主。已与超越50家借贷资金合作方合作,来自银行、信托等机构的第三方资金占比99.3%。
财富管理业务,截至6月30日,管理顾客资产规模达3747亿元,在中国非传统金融机构中市场排行榜第三;财富平台注册用户数达4470万人,活跃投资顾客数达1280万人。
而公司饱受诟病的p2p业务,已经基本退出历史的舞台,金额已由2017年的3364亿元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478亿元,业务占比从2017年的72.9%减少到目前的12.8%。
3、p2p黑历史
上市公司粘上p2p业务的,有一个算一个,都暴雷了。
缘由非常简单,面向个人用户的网贷业务,风险不可控。
p2p公司急功近利,核算不规范,漏提甚至不提坏账,虚增收益,提高营业额,未上市的借此做大估值,已上市的借此做大市值,然后暴雷之前套现跑路。
陆金所的雷如何没爆?
由于背后有平安这棵大树。
陆金所第一大股东是平安集团,不过从关联买卖状况看,公司和平安的业务基本是分割的,来自平安的业务只有3.4%。
陆金所的初衷是成为平安的一双"黑手套",做一些p2p等粗老笨重的活,不过金融市场的监管愈发严格,不能不转型成为所谓的"财富管理"平台。
历经多年的清洗,到IpO时,陆金所的p2p业务对企业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。
但,陆金所并没彻底放弃p2p业务,还是留了一副黑手套,从陆金所剥离出来单独从事p2,叫陆金服。
4、零售信贷是什么?p2p plus!
企业的核心业务虽然有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两大块,但招股书的数据显示,零售信贷业务占营收比率超越80%。
财富管理更大程度上,是一块幌子。
说白了,陆金所就是平安普惠。
星空君去平安普惠尝试着办了一笔借款。
当然,由于这是一笔"不真实"的借款,并没成交,不拥有真实性,仅供参考。
1、平安普惠可以用房地产证、行车证大本、人寿保单等任何可以抵押的东西办理抵押贷款,这类抵押物并不都是那样好实行的。
2、平安普惠的利率擦边法定利率,但额外需要支付高昂的服务费和保费,合计本钱远高于法定利率。
3、出现法律纠纷,归属地为平安普惠所在地。
4、实质年化利率和高利贷差不多的借款,站在用户的角度,和p2p的不同之处?
5、伪金融科技公司
陆金所的招股书称,公司不生产水,只不过大自然的搬运工。
串台了。
公司不直接放款,只做成交的平台,放款的是平台上的其他金融机构。
自称轻资产运营,轻资产运营也是一个时髦的定义。
对于陆金所来讲,这个一个骚操作。
法定借款利率不可以超越24%,你在平安普惠上借款,其他金融机构给你的利率是低于24%的,看着非常美好是吧?
但,平安普惠需要你这笔贷款要上保险,从平安财险买,要交咨询费,要交服务费… …
一番操作下来,合计年化本钱远远超越24%!
但公司说,你通过我的平台从第三方金融机构借钱的利率就是不到24%啊,大家是做的合法业务。
你在淘宝上购物,还要给淘宝交平台服务费吗?
不少人对比蚂蚁集团的借呗和平安普惠,其实二者没可比性。
借呗是真的依靠云数据对个人信用进行评估,然后个性化拟定适当的费率给予放贷,利率也是公开透明的。
恰好蚂蚁集团递交了在科创板上市的招股书,作为中国第一个网上担保买卖商品的创造者,蚂蚁的科技实力是让买家放心的。
陆金所有哪些?
2020年上半年,陆金所的技术和剖析开支为8.49亿元,占收入的比重只有3.3%。同期的蚂蚁集团研发成本达到57.2亿元,占收入的比重达到7.9%。
无论是金额,还是比率,都还差得多。